3月19日,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科技大学协办的“传承创新,赓续前行——2023年陕西文物科技保护青年骨干培训班”结业仪式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丽山园顺利举行。
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王金青、人事处处长王润录出席结业仪式,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省考古研究院、秦陵博物院、汉阳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及西北工业大学相关领导和来自省文物局直属单位的培训班学员参加结业仪式,秦陵博物院院长李岗主持仪式。
罗文利在结业仪式对本次培训的组织和授课以及学员们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面对发展文物事业的重要节点,青年学者应当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学习,凝心聚力苦练内功,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保持活力和创新精神,抓住机遇与挑战。他同时表示,要发挥好各个科研平台的聚合作用,通过科研课题,打破壁垒,凝聚和培养青年人才。
王金青表示,希望青年人才在未来研究工作中要把握好方向,下得了功夫、耐得住寂寞,敞得开胸怀,担得起重任,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视角面对挑战。
王润录随后发表讲话,他表示十四五期间,文物局党组织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未来将着力加强科技保护人员培训,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系,开展多方面合作交流。
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周萍对此次培训进行回顾和总结。她表示,此次培训是按照省文物局提出的“12357”总体工作部署,依托“四基地”、“四馆院”和“两高校”,采用创新开放的“游学”形式,为4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举办的专项培训;衷心希望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开展,能够促进陕西省青年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沟通与交流,为青年学者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提供学习平台。
来自省直属单位的12位学员和2位高校青年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学员们都深刻感受到省文物局党委对文物科技保护的重视以及对文保青年人员发展提升的殷切希望。学员们结合个人工作学习经历及未来发展方向,对本次培训的收获与思考进行了畅谈。他们纷纷表示,此次文物科技保护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益匪浅。未来将以“12357”中创建好文物科技保护一流平台为契机,结合政策指引,立足自身优势,提升学术能力。同时学员们也对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提出愿景和期许:希望未来能够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关注更多国内外前沿动态;系统打造青年人才交流平台,开辟更加灵活、更加便捷的学习交流模式;加强科研资源和信息共享,提供了解各兄弟单位科研资源与技术人才的平台与渠道;鼓励青年人才共同申请基础性课题、参与重大专项课题,加强高校与文物单位的团队合作,整合资源,推动青年研究科研水平的提升。
至此,历时六周的“传承创新,赓续前行——2023年陕西文物科技保护青年骨干培训班”圆满落下帷幕。局直属各单位七十余名青年科技保护骨干参与,以讲座形式,通过实际案例深入解析如何开展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和课题研究,同时结合实地考察,到达了使青年科技保护工作者,传承理念,创新思维的目标;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按照省文物局提出的“12357”总体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壮大考古研究和科技保护队伍,构建文物科技保护一流平台、国际合作一流平台建设的具体举措,其顺利举办将为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突破系统内各单位间青年业务人员交流壁垒,开放共享学习空间发挥积极作用。
(文:朱思颖;图:张天柱)